程成 文/图
【资料图】
“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。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。同时,今年‘中央一号文件’也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点工作……你们做好果树管护,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。”2月15日,在赵家街道周都村晚熟柑橘果园内,该村第一书记李国豪正在向村民宣传大力发展产业的前景。
2021年5月,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万州销售分公司党委委员、副经理李国豪,被市委组织部帮扶集团派驻到赵家街道周都村担任第一书记。他握好“接力棒”,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支“两委”一起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,带动群众共同增收致富。
排忧解难题
彰显为民情怀
“2022年8月23日,针对高温干旱天气,开展送清凉活动。8月25日,驻村工作队和村支‘两委’分头组织召开院坝会,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情况。8月26日,入户走访脱贫户,帮助一户村民完成精神疾病等级认定……”
李国豪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,将每天的工作记录下来,一年多的时间,他写完了两个日记本,内容涵盖了周都村脱贫户生产生活、产业发展走向、基础设施建设等村里方方面面的情况。
“驻村第一天,我就开始走村串户,用一个月时间走遍了周都村13个组15.6平方公里的各个角落,期间我记录下走访信息,很快了解了村里的情况,也和村民熟络起来。”李国豪说。
“一开始,我觉得他是一个城里人,不熟悉农村,我很担心他做不好农村工作。没想到,李书记把我们每家的难题,都认真地记在本子上,挂在了心上。”村民张龙春说,李国豪了解到他家的柑橘产量低,李国豪四处帮他找解决方法,通过李国豪找来专业人员给他进行技术指导,第二年他家的柑橘产量就提高了。
从那以后,张龙春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城里来的书记。
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群众的“小事”,是李国豪工作的动力,也是他奋斗的方向。
“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,只要群众有困难,我就一定会认真解决。”李国豪是这样说,也是这样做的。
产业大发展
编织致富梦想
“来,我们一起,赶紧把柑橘苗补种了……春雨贵如油,我们得抓紧时机,争取下周能上肥……”在晚熟柑橘果园,李国豪与村民一起补种柑橘苗。
原来,在前期调研过程中,李国豪发现周都村虽然是传统的柑橘产区,但村里留守人口少,缺乏劳动力,柑橘产业一直没发展起来。于是,他便同村支“两委”一起动员村民走规模生产、集约经营的路子,以“集体经济+公司+农户”的模式运作,让村民成为股东。
“一个村要有产业,乡村才有振兴的基础。新建成的540亩标准化晚熟柑橘果园是我的‘心头肉’,它是我们公司对口帮扶村里发展的产业。柑橘丰产后可带领近450户村民增收5000至20000元。”李国豪说。
村民徐德兵家的地因无人管理,长满了杂草。后来,在李国豪和村支“两委”的引导下,他将土地承包出去,闲置的土地又实现了价值。
“我在外地打工,家里还有一份收入,村里发展产业就是好,感觉幸福的生活离我越来越近了。”徐德兵高兴地说。
巧用积分制
涵养文明乡风
“李书记,我想拿积分换一桶油,你看够不?”
“李书记,你帮忙看下,我的积分能换些什么东西?”
日前,在周都村农村综合服务站的乡村治理积分兑换区,村民们咨询李国豪关于积分兑换商品的事情。
走出周都村农村综合服务站,记者环顾四周,干净整洁的村道,宽阔的文化广场和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楼房,构成了赏心悦目的新农村美景。
“我们村自施行村规民约积分制以来,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,村民争做文明人,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。”李国豪说,村规民约成为村民提问题、表意见、聚共识的有效抓手。村民对推进村里的事务少了抵触、多了参与,这是乡村文明新风的体现。
“看看我们村,街院干净、道路平整、绿化到位、乡风文明,大家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。”村民们说,自从有了村规民约,除了人居环境改善,邻里之间少了争吵、多了帮助,少了矛盾、多了和谐。
李国豪还与村支“两委”一起,不断完善村里基础设施建设,对全村的村组道路进行整修扩宽,新装了光伏路灯500盏、村级广播17个……同时,李国豪还利用所在单位的优势,联合有关企业,进购质优种子和肥料,供群众挑选;打造专业的乡村直播带货平台,帮助群众销售特色农副产品,助力周都村实现乡村振兴。
每日快看:西峡法院召开十一月份审判执行工作讲评会
全球今日报丨威海广泰:公司高度重视特殊业务的发展,将进一步加强该业务的拓展
为什么家里的电器都是直流电 入户的却是交流电?
山西潞城:火红灯笼闹元宵 张灯结彩年味浓
滚动